|收藏本站

《阿尔萨斯的一年》 :双视角看欧洲大陆,带你领略世界的另一个样子

2015-11-20 14:38:36

2015年“中国最美图书”评选刚刚揭晓,申赋渔写作、朱赢椿设计的《匠人》获评2015年“中国最美图书”,这是继《不哭》首获此奖后,申赋渔和朱赢椿合作的书,第四次获得“中国最美图书”奖。2015年是作家申赋渔收获颇丰的一年,除了出版《匠人》,他和女儿申杭之首次合作出版的新书《阿尔萨斯的一年》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日前,《阿尔萨斯的一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申赋渔和来自法国的嘉宾Alexandre DuboS(杜波),围绕新书《阿尔萨斯的一年》精彩对谈,法国帅哥杜波流利的京腔普通话与申赋渔苏北口音的普通话不断碰撞出火花,向读者讲述中法文化的异同、交融、碰撞,描述了人们通常认知以外的真实的阿尔萨斯、法国,乃至欧洲大陆。


虽然已有多本图书获评过“中国最美图书”奖,在被问到最新出版的《阿尔萨斯的一年》与之前的几本有什么不同时,申赋渔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中的“最美图书”给了《阿尔萨斯的一年》。《阿尔萨斯的一年》封面装帧仍由申赋渔的金牌搭档、“御用设计人”、著名设计大师朱赢椿操刀设计,这是二人合作的第六本书,每一本的书装设计申赋渔都赞赏不已,申赋渔把《阿尔萨斯的一年》列为心中最美,更多是从内容的角度考虑:“我之前出的书,有些很沉重,有的很苦难,有的很难过。只有这一本,是诗意的。也许是看别人的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切肤之痛。设计也是时尚的,图片也是美的。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这是我所有书里最美的一本书,无论是外观内容还是文字。”


白俄罗斯女记者兼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凭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我国非虚构文学凭此再获关注,提到中国近年来的非虚构文学创作,申赋渔是绕不开的一个,他迄今为止出版的六本书,都是非虚构文学。申赋渔的非虚构创作,始终聚焦生活中的最平常最普通人群甚至弱势群体, 关注人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变革。作为记者出身的作家,申赋渔从漆工、书店管理员到报社记者到在非虚构写作领域建树颇丰的作家再到纪录片导演,他的作品因散发真实动人的力量打动越来越多的读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之前出过的书,有聚焦弱势群体的《不哭》,有写关于消逝与变迁的《逝者如渡渡》《一个人一个人》《匠人》,正如申赋渔自己所言,都和沉重和苦难有关。这次与女儿合作的新书,依然是非虚构写作,但由于是观写别的国家——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更由于女儿杭之的加入,因而《阿尔萨斯的一年》成为申赋渔作品中最特别的一部,读者会从这本书中看到不一样的申赋渔,一个不那么沉重的申赋渔,一个轻松诗意的申赋渔。新书发布会上被问及下一部写作计划,申赋渔说,“一定是非虚构,我的下一本书,仍然是坚持非虚构写作,从一个人的流浪史,写中国三十年的变迁,写人心的变化。”


《阿尔萨斯的一年》是申赋渔和女儿申杭之第一次合作写书,2012年,申赋渔作为《南京日报》派驻法国的记者,与到法国做访问学者的妻子,带着12岁的女儿杭之,在法国南部阿尔萨斯旅居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以阿尔萨斯为中心,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瑞士、卢森堡 等国家, 申赋渔以一个文化记者的视角写在法国以至欧洲大地游走的见闻和感受。12岁的女孩申杭之则以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写她在阿尔萨斯一所国际中学读书的经历,写中法学校教育的异同。第一次写书的杭之,在与父亲合作的新书《阿尔萨斯的一年》中表现亮眼,她笔下的法国学校生活堪称本书的一大亮点,被书评人评说“杭之才是这本书的主角”。去法国的那年,杭之12岁,而,她以一个早慧的敏感的女孩的不同于成年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写她的法国的奇葩生活。很多人去过法国,很多人写过法国,但把法国学校教育写得那么真实生动的不多,有好文笔的,难得有少年入读法国国际学校的经历,有如此经历的,未必有杭之一样深得作家父亲真传的文笔。杭之的写作,清新、自然、不做作、不肤浅,少年老成和童真童趣和谐并现。很多人读完新书,对杭之的印象深刻,有读者评论中称呼她为“淡定妹”。无论在访谈中还是在现场,读者争相提问关于杭之的问题。申赋渔自己也玩笑感叹,与女儿的这次合作,自己的光芒被她盖过了。若有人想了解法国中学的教育,一定不要错过《阿尔萨斯的一年》中申杭之的记述。她笔下的法国奇葩教育和异国熊孩子,读来妙趣横生又给人留下诸多思考。而申赋渔,作为一个作家、文化记者笔下的《阿尔萨斯的一年》,则更多着眼于中法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给出了人们一个了解法国乃至欧洲的独特视角。父女二人双视角记录、交互写作,互为补充,一年时间里,不疾不徐,没有走马观花的仓促,没有离国去乡的隔膜,悄然进入了“他社会”的日常,写下一个家庭在国外的“慢游”记,这是这本书不同于许多走马观花的游记累图书的特别之处。


原文:《阿尔萨斯的一年》 :双视角看欧洲大陆,带你领略世界的另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