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只要怀揣好奇,身边眼前尽是风景――《九门内外》读者分享会

2016-03-22 17:37:51

3月19日,《九门内外》作者董彬在王府井书店六楼与读者交流,并邀请曾经史上最帅的央视男主播李泽鹏担任主持和客座嘉宾,原装的国民小鲜肉,着实为现场气氛添了一把火。


大多数人碰到史地类的书常常是“望而却步”,认为不是枯燥就是无聊,然而董老师的这本《九门内外》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泽鹏说:“书里的语言和叙述逻辑很有意思,跟彬哥的性情很相似,十分洒脱有趣。”


从沈从文给张兆和的一封情书起笔,逐步引出情书的关联地点达园。


从法海和青蛇的情欲与修炼的斗法,写石景山的法海寺。


从“翠花”这条胡同的名字,娓娓道来张勋复辟背后的故事。


书中的用词也相当时髦,“live house”“荷尔蒙”“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些现代词汇插在圆明园、大水法、潭柘寺等地名里也毫无违和感,堪称北京版的《明朝那些事儿》。难怪《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说,董老师的史地书写出了嘻哈风。


协和医院的前身是什么?圆明园的南门究竟在哪里?京奉火车站如何走出一位电影皇后?


很大的历史,作者却从很细节处着手,一步步揭开历史背后的故事。董彬说:“历史是客观的,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主观的,就像司马迁的《史记》,其实也加进去很多他的私心。我也是在尽量客观的基础上,来表达我对历史的观点。”


只要怀揣好奇,身边眼前尽是风景,对生活如此,对历史也是如此。


特别洒脱的人 叙述的逻辑很有意思 书里的内容跟彬哥的性情很相似


人们都知道,公元1275年,17岁的马可·波罗历时4年到达元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游历17年,写了一部记述中国见闻的《马可·波罗游记》,由此激发了欧洲人对这个东方最富有国家的热烈向往。而他,也得以被世界铭记。


可你是否知道,公元1275年,一位57岁的老人和他30岁的学生,从北京房山出发,历经波折,到达亚美尼亚,又因战乱,滞留伊尔汗国7年;1287年,这位近70岁高龄的老者又率团到达君士坦丁堡,并得到法王菲利普四世的盛大欢迎;至此,他已经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走到了西端,从太平洋走到了大西洋。1294年,他在巴格达与世长辞,再未返回故土。


他被称为“中国的马可·波罗”,但他更应该因自己而被铭记,他的名字是拉班·扫马。


他是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他同样横穿了欧亚大陆,却默默无闻,被历史所遗忘。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特别提到了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于是,贝医生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尤其是他那段相差52岁的爱情,终于成为人们的谈资。


1872年,贝熙业出生于法国的一个教师家庭;1913年3月,41岁的他来到天津,此后,贝熙业就一直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燕京大学校医,总统府医师。他的病人不仅仅有袁世凯,还有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汪精卫、梅兰芳……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名流都挂过他的专家号。


他在京西选中了一片山林建了别墅,并经常为当地的病患义诊,而且药品也是分文不收;他也曾帮助过中共地下党运送过药物。


1952年,80岁的贝熙业与28岁的吴似丹结为夫妻。


然而,传奇背后,有谁会真的在意,那“人似飘零的无奈”?


“1954年,法国马赛港码头,一身长袍马褂的大胡子老人走下轮船,他左手挽着一位神情紧张的中国年轻姑娘,右手提着一个鸟笼。”“长袍马褂”“鸟笼”,寻常的穿戴和爱好,却刺痛人的眼睛,“中国”和“北京”早已深深刻入这位在中国生活了41年的法国医生的骨血,他早已将中国当做第二故乡,却要在82岁高龄时几乎一无所有地返回法国。


假如没有习大大的“特别提到”,他是否也会被长久埋没,鲜有人知?而即使为人所知,人们也更倾向于八卦新闻之类的吧。


一念起,九门内外,万水千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董彬的这本《九门内外》,推开了一扇历史的小窗,让光照进昏暗的角落,让我们看到我们所不知道的历史的样子。


缩在街角的那座小庙,寄托了凡人的心事,积攒了无数泪水;山谷里的无人遗址,荒废的只剩块碑,却记录了一次伟大的旅行;忙碌的车站,走出了一位美丽的电影皇后;曼陀罗的世界里,法海和青蛇“一见钟情”……


我想,这里的每个故事都值得流传。


原文:只要怀揣好奇,身边眼前尽是风景――《九门内外》读者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