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风流皇帝乾隆为何六下江南

2016-08-12 14:38:00

清朝皇帝为何喜欢南巡?


有史为证的是清代康熙、乾隆分别六次南巡,都曾在瓜洲停舟小住,行宫设在锦春园。离杜十娘的沉箱亭不远,还有御碑亭,供奉乾隆皇帝为锦春园题诗的御碑。诗曰:“名园瓜步傍江滨,彩鉾凌江到及晨。梅朵落同蓂荚尽,麦芒润逼菜花新。鸟言似惜芳菲意,石态全含浅淡皴。绿柳红桃流水阔,锦春即景恰婪春。”乾隆还额外题写雅联:“镜水云岑标道趣,轻荑嫩花绘春光”和“镜里林花舒艳丽,云边楼阁隐神仙”。


跟康熙一样,风流皇帝乾隆为何也六下江南?是不敢超越康熙下江南的次数吧?正如其不敢超越康熙执政的年头,而到点就让位,做了太上皇。


扬州是大运河的一个大码头。出过许多名人。


以前的扬州,不仅没有飞机场,有一段时间好像连铁路也迟迟未通。有点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弃妇感觉。所谓“骑鹤下扬州”,看上去很美,究竟该如何降落呢?倒是个挺难解决的现实问题。扬州的尴尬在于它老是原地踏步;不进则退,几百年过去,反而显得落后与陈旧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它在古代,曾经是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大城市!说到底,这首先应归功于隋炀帝。好吃贪玩的主儿,有时还真能留下几件勤俭之辈无法仿效的遗产。大运河即是一例。


后来又出个乾隆,继承了隋炀帝的吃喝路线,六下江南,创造出扬州的第二个全盛时期。清代的扬州,也能摆满汉全席的(菜品多达134道),有点跟北京分庭抗礼或或夸奇斗富的味道。我比较过两地满汉筵的菜单,觉得在选料的丰富与昂贵方面,扬州毫不逊色。燕窝鱼翅、熊掌猩唇、海参鲍鱼、驼峰鹿尾,乃至如今已因为"非典"而名的果子狸什么的,一应俱全。我特意留心扬州人如何烹饪果子狸的。原来用梨片伴蒸。果味一定更浓。估计扬州满汉全席的制作技法以及口味,也比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清朝,扬州的大厨师,肯定能抓住皇帝的胃。否则康、雍、乾他们,干吗那么爱忙里偷闲下江南呢?除了美景、美人之外,美食绝对也是诱惑之一。


朱自清是因为拒食日本人的白面粉而饿死的,有气节!他饥肠辘辘的时候,一定很怀念故乡的点心吧。他生前这样描述过扬州的小笼点,12、:"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麦,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肉,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咀嚼,可以嚼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儿捧着肚子走。"清明又快到了,若有人去给朱先生扫墓,别忘了供上一屉扬州点心,譬如蜜三刀、翡翠烧麦呀什么的。哪怕是真空包装的。


减肥的西湖,瘦瘦的西湖


春天,我很容易闹一些误会


西湖生病了……抑或把自己


努力保持少女的体型。今天晚上


它比纸还薄,剪贴在旅舍的窗口


而诗人同样没有发福的迹像


在二十四桥的这一端,我系紧鞋带


仿佛为了更好地拴住自己


扬州慢,是宋朝就有的词牌


诗人们用温柔的舌头舔着


像要把口中的一块糖含化


只有小小舴艋舟,慢条斯理地划着


划船的人,一点也不着急


二十四个时辰。钟摆过来了


可还没有摆过去,鸟儿都在途中


为倾听遥远的评书,我下意识地


杜牧说得好:十年一觉扬州梦


还有比扬州更慢的地方吗?


越是慢的地方,越令人难忘


扬州的运河记载了数位皇帝的功过是非


文化学者点赞


不仅美在空间上


更有时间上的美


“扬州本身就是因运河而诞生的城市。或者说,扬州几乎与中国的第一条运河同时诞生。”洪烛介绍,在今扬州西北的蜀冈,即邗城遗址。而邗沟成了大运河的先导段。今扬州螺丝湾至黄金坝一带,古邗沟遗迹尚存。


茱萸湾作为当年扬帆启航的大码头,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衰落。如今,靠岸停泊着几艘略显陈旧的货船,上面有船夫正全神贯注地垂钓。怎么看怎么像一幅古画。“看到这一幕,我赶紧拿起手机拍起来。”洪烛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记录多位帝王功过


扬州的运河更像是无字碑


洪烛说,运河与两位皇帝关系密切。对于隋炀帝,运河不失为一座流动的无字碑。毁誉都被写在水上了,也都会随着时间被抹平。


洪烛说,运河倒确实是一条穿越之河,不仅穿越了南北,还穿越了古今。


与隋炀帝相比,乾隆见到了更好的运河,而且他本人也比隋炀帝有更好的运气,一帆风顺地活到89岁,是寿命最长的皇帝。“扬州的运河本身也记载了几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更像是无字碑。”


记者 陆康洁


“美丽武汉·幸福汉阳”全国诗歌(词)大赛特等奖得主、著名作家洪烛:


1985年,读中学的洪烛被南京梅园中学推荐给武汉大学,当时他已经写作了一百多首诗。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惜才,特别派老师到南京接他来汉面试,同样被成功保送武大。“在武大期间我多次去过汉阳,印象最深的是古琴台,知音的故事给我带来联想,武汉和武大就是我的知音、伯乐。”


洪烛最近一次来武汉,是去年参加首届武汉诗歌节,除了城市的变化,最让他欣喜的是文化的变化,武汉也有了自己的诗歌节。他特意再访古琴台,这次获特等奖的诗歌同样是写琴台。


洪烛说,汉阳是楚文化发源,楚辞代表着早期诗歌的力量,是楚文化的骨头,是充满文人浪漫情怀同时又有社会责任的文化,“惟楚有才”,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侧面。现代诗歌也在转型,诗意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向往的。就像汉阳古琴台,一直矗立在时光中,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每次去却都有不同感受。


汉阳城承载着楚文化,承载着高山流水的美好传说。洪烛特别赞同“来到汉阳,就是知音”,他希望当代人都能感受发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来到汉阳,能够寻找到精神家园,体会高山流水的美好情怀,成为中华文化的知音。


(记者张延 通讯员郑文)


黄鹤楼与古琴台(组诗节选)


广州日报讯(记者吴波)日前,《仓央嘉措情史》由人民东方出版社推出。仓央嘉措去世时只有23岁,可他遗留的诗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至今还在传唱。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洪烛继《仓央嘉措心史》畅销10万册后又一部力作,是国内第一本以诗性的方式写作仓央嘉措的作品。这是部关于爱的书,是洪烛从青藏高原采风带回来的作品,献给心中充满爱的人们。本书以作者与仓央嘉措的双重视角,用当代读者便于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演绎,深入挖掘“情圣”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优美优雅、大气磅礴。


《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自序(节选)


原文:风流皇帝乾隆为何六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