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石勒:当枭雄还是奴隶时

2016-11-28 13:35:19

石勒的家在并州上党郡武乡,是个羯人。


这些异族都没有本族文字,只能吃哑巴亏,被栽上这个丑名字,另外有些异族后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且流传了下来,这才有机会发出声音,为自己正名。比如说日本人,在两汉魏晋时期,我们的祖先管他们叫“倭人”,意思是“顺从的仆人”。


羯人获得这样一个名字,或许与他们的相貌有关。羯人具有鲜明的外型特征,深目、高鼻、多须,这显然不是汉人的长相,也不是匈奴的长相。羯人实行火葬,信奉胡天神,这些也都不是汉人与匈奴的习惯。


胡天神应该就是琐罗亚斯德教,也名祆教或者拜火教,这是一个已在中西亚流传了近千年的古老宗教,信徒广泛。公元三世纪,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萨珊王朝,将琐罗亚斯德教立为国教,直到四百年之后萨珊王朝灭亡于穆斯林,琐罗亚斯德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才逐渐被伊斯兰教取代。


羯人的祖先应该是中亚人,后来臣服于匈奴,被匈奴带到蒙古草原。羯人直到西晋初年才内迁归附,是“北狄十九种”杂胡之一的羌渠种。因为是杂胡,也因为归附时间短,羯人在西晋社会的地位十分低下。


石勒早年的生活与普通百姓并无两样,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石勒少年时做过商贩,曾跟随族人到洛阳见识世面。几年之后,石勒长成一个健壮的男丁,与其他胡人一样,他秉承了祖先尚武好骑射的传统,但这在农耕社会并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好去做佃农,先后耕租邬县人郭敬与阳曲人宁驱家的土地。


生活没有丝毫起色,为了争夺一场沤麻的水池,石勒经常会与邻居李阳打得头破血流。凡此种种琐碎无聊的事情充斥着每一天,余生唯一可做的似乎只有像父祖辈那样,无数次重复这苍白的生活,直至老死。


但这仅仅是说说而已,谁会当真呢?事实上这些赞扬给石勒引来过不少乡人的嗤笑,倒是佃主郭敬与宁驱听到这些评论,为防万一,对石勒分外的好,拿出钱财赡济他的生活。石勒十分感激,但是作为佃农,他回报佃主的方式唯有更加卖力的耕作,如此而已。


如果此时有人说石勒将来要做皇帝,肯定没有人会相信,包括石勒自己。


命运的改变从惠帝太安年间(公元302年末-303年末)开始。并州爆发饥馑,百姓纷纷逃难,石勒也离开家乡去投奔老东家宁驱。


世道已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每个人都是猎人,每个人又都是猎物。汉人在贩卖胡人,胡人之间也在相互贩卖,石勒就差点落入北泽都尉匈奴刘监的手中,幸亏有宁驱及时将他藏匿,才得到幸免。


也许是同情的眼泪与雪中送炭的行为感动了石勒,或者考虑到郭敬是个财主,有行动能力,石勒将心中计划全盘托出,说:“如今胡人多数饥寒交迫,可以谎称就食,把他们骗到冀州(在并州东部,与并州隔着太行山)卖为奴隶。胡人不至于饿死,我们又可以发一笔横财,两全其美。”郭敬听完,附合着说,这是个好主意。


郭敬在附合石勒时,可能心中正充满着嘲笑。因为石勒想到的生财之道,晋朝官吏早已经想到。此前建威将军阎粹向东嬴公司马腾反映军粮空需,不如把抓捕并州的胡人贩卖到冀州换取粮草。


东嬴公一听这个办法既可以换来粮草,又可以削弱胡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即准允。


郭敬的家族也参与了东嬴公的贩卖行动。不久之后,石勒也被捕获、贩卖,押送他的人是东嬴公麾下的将军郭阳与张隆。这个郭阳正是郭敬的族兄,给郭阳打副手的郭时更是郭敬的亲侄子。郭敬叮嘱他们照顾石勒,因为这个缘故,石勒得以全须全尾地来到冀州,被卖到冀州平原国的茌平县,在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做耕田的奴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数年之后,石勒打败了一支乞活军,俘获数千人,石勒原打算将这些俘虏全部活埋,直到他发现了丧国丧家的郭敬。故人以如此方式重逢,不知石勒是否会暗中感概命运这个玩笑开得太过于恶毒了。


石勒在师欢家中做了几个月的奴隶,由于能干,也由于长相过于奇特,引起了主人的注意。据说当时围绕石勒还发生了一系列灵异事件,使得师欢相信这个高鼻梁深眼眶的异族人并非池中之物,于是就免除了石勒的奴籍。


师欢家附近个军马场,军马场的管理员是魏郡人汲桑,与师欢时有往来。石勒获得自由身之后,自称会相马,投奔汲桑,做了军马场放马的牧人。


汲桑这个人是有军方背景的。汲桑的故乡冀州魏郡是成都王的势力范围,在《晋书.成都王传》里汲桑被直接称为“邺中故将”,由此可知他是成都王麾下的一个低级军官,这个军马场是替成都王打理的。这样一来,石勒投奔汲桑就间接与成都王扯上了关系,与匈奴刘渊一样,他们同属于成都王系统。


石勒投奔汲桑是在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在大乱将至的背景下,兵与匪的限线变得非常模糊。


石勒一边做着牧马人,管理成都王的军马,一边又招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个盗贼,组成团伙,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后来团伙规模扩大,又吸纳了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总数十八人,号称“十八骑”。


石勒一伙从赤龙、騄骥等政府苑林盗取苑马,劫掠远近,用劫掠所得的财物贿赂汲桑,这用意也很明显,就是想借这条线攀附当时如日中天的成都王,为将来的仕途做前期投资。


可惜风云难测。公元304年八月,噩耗传来,王浚的鲜卑部队攻破邺城,成都王弃城逃亡,先逃到洛阳,随后又逃往关中,投奔盟友河间王司马颙去了。


取代成都王接管邺城的是东海王的另一个弟弟,平昌公司马模。昔日邺城有众多成都王的部将,一部分在内战中战死了,活着的那些人,有的投向东海王阵营,有的遭到了清算,还有的心里恋着故主,又害怕遭到清算,于是选择了弃官逃亡。


汲桑与石勒用不着逃亡,也不用担心清算,他俩都只是小鱼,还上不了黑名单。石勒继续在冀州做盗贼,前途黯淡无光。


最先起兵的是昔日成都王的帐下督,冀州阳平郡人公师藩,他招集昔日同僚楼权、郝昌等人,自称将军,在冀、并、司三州招揽士兵,很快就聚集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汲桑与石勒带着数百匹良马前去投奔,做了公师藩的马前卒。也许是为了方便传递军令,或者为了掩饰胡人身份,汲桑给石勒取了汉人的姓名,以石为姓,以勒为名。



原文:石勒:当枭雄还是奴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