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这些曹县礼仪,你知道吗

2016-04-18评论(0)阅读(2939)
  • 曹县人注重礼仪,尊老爱幼,待人热情,诚恳周到。见到亲朋好友,总是先问“吃了吗?”、“喝水吗?”。如果客人没吃饭或正口渴,曹县人会很爽快地给客人做饭、烧水进行款待。在集市上遇到熟人,总是问“花着钱不?”如需用钱,他们会慷慨解囊相助。
    设酒宴   曹县人十分注重和讲究酒宴的礼数。在农村,人们摆酒席多用“八仙桌”,以冲门的座位为上首,两旁为中座,与上首对应的为下首,上首一般都由年长的和有身份的客人入座,两旁为陪客和其他客人坐之,下首由小字辈入座。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人在酒店待客,用的多为大圆桌,按照主宾、副主宾和主陪、副主陪的新法排座次。主人作为主陪坐在对门居中的位置,右面主宾,左为副主宾,其他客人依次坐,副主陪与主陪相对而坐。酒席间,香烟和茶水是必供的,不能断档,一旦没了香烟和茶水,主人则认为是很丢面子的事。有的主人在酒席结束后,还给会抽烟的人发包香烟。
    过生日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老人过生日的逐渐多起来,老年人生日早饭必须吃面条、谓之“长寿面”,另外要煮鸡蛋,并在身上滚动,谓之“滚运”,即由孬运滚到好运。90年代后,祝寿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许多城镇居民到酒楼设宴为老人祝寿,有的子女还在电视台为老人点歌祝贺,有的人为老人摄影录相以示留念,还有的人带老人外出旅游。为老年人过生日不能间断,若间断则为“断头生”,不吉利。县城西北一带有为孩子过四生的风俗。孩子满四周岁那一天,亲朋好友带着为幼儿准备的衣服、鞋袜等礼物前来祝贺,幼儿父母则设宴招待客人。
    送粥米   婴儿降生后,男方要向岳父家报喜。生男谓之大喜,亦称“弄璋之喜”;生女谓之小喜,亦称“弄瓦之喜”。如生男孩,如果是男孩,岳父家则在男孩出生后的第五日送粥米,喻之男孩五大三粗,生长强壮;如果是女孩,岳父家则在生女孩出生后第七日送粥米,喻之“乞巧”,希冀女孩长得心灵手巧。送粥米主要是鸡蛋、红糖、小米、芝麻盐和新生儿衣帽等。原来送粥米仅限岳父家人,后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粥米的人除了岳父家人,还有男女双方的姑家、姨家、舅家及亲属,送的东西数也比过去多得多,客人看新生婴儿要拿看钱。男方则在家设宴款待客人,有的在酒店摆酒席进行招待。新生儿十二天,岳父家还要去人看望,其他亲戚则可不去。
    称谓   20世纪80年代,“同志”这种称呼还是通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同志”这一称呼也逐渐淡化。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老板”、“老总”、“经理”由时髦变成通称。外来务工者和临时工被称为“打工仔”,经济富有者被称为“大款”、“大亨”。女秘书被戏称为“小蜜”,在外养女人称“包二奶”。“小姐”一词成为年轻女性的习称,后因与“三陪小姐”等称呼相牵而降温。“先生”一词得以广泛使用。官职向来是称呼的组成部分,除原用姓氏加官职之称外,还时兴用简称,如“张科(长)”、“王局(长)”、“李部(长)”、“赵检(检察长)”、“刘队(长)”。原来的“女士”称呼也被在多种礼仪场合使用。


登录或者注册后可评论